最近,不少网友反映频繁接到以1717132开头的骚扰电话,内容涉及贷款、理财甚至诈骗。这类电话通常以“秒批贷款”“高额返利”为诱饵,通过高频拨号实现“轰炸式”推广。其背后往往是黑灰产团伙利用虚拟运营商号段(如171/170)的低门槛特性,结合自动化拨号软件实施的违法行为。这类号码因实名制监管漏洞常被反复使用,甚至一天内拨打上百次,严重干扰正常生活。
1717132号段的轰炸电话通常分为三类:一是虚假贷款,要求支付“手续费”;二是冒充客服,诱导点击钓鱼链接;三是“响一声就挂”,回拨后收取高额话费。这些套路不仅可能导致财产损失,还会泄露个人信息。更隐蔽的是,部分电话通过语音机器人筛选目标,一旦用户回应,便会转接人工进一步诈骗。据统计,2023年第二季度,此类骚扰电话举报量同比上升37%,已成为通信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。
面对骚扰,可采取以下措施:首先,启用手机自带的“骚扰拦截”功能,或安装第三方安全软件标记可疑号码;其次,切勿回拨陌生来电,尤其是“响一声”电话;此外,遇到1717132等号段推销时,直接挂断并向12321网络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投诉。对于企业用户,建议为员工配置白名单通话系统,减少业务干扰。运营商也在加强虚拟号段监管,如建立“二次实名核验”机制,从源头遏制号码滥用。
若已不慎泄露银行卡或身份信息,需立即冻结账户并报警。保留通话录音、短信截图等证据,协助警方追踪。同时,可登录“国家反诈中心”APP提交举报,平台会联动运营商封停涉案号码。提醒家人尤其是老年人提高警惕,避免轻信“低风险高收益”话术。技术层面,部分手机已支持AI实时识别诈骗电话,用户可及时更新系统以获取防护。
彻底解决电话轰炸问题,需政府、运营商和公众共同努力。政策上应完善虚拟运营商追责制度,对违规企业吊销资质;技术上可推广“电话签名”认证,确保主叫身份真实;公众则需持续提高反诈意识。目前,工信部已开展“断卡行动2.0”,重点打击171/170号段乱象。只有形成长效治理机制,才能从根本上铲除这一社会毒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