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不少网友反映遭遇“电话轰炸”——短时间内接到大量陌生来电,严重干扰正常生活。这种行为不仅涉嫌骚扰,还可能隐藏诈骗风险。电话轰炸通常通过自动化软件实现,目的是迫使受害者关机或接听,进而实施敲诈或信息窃取。若频繁遭遇此类情况,建议第一时间开启手机防骚扰功能,并保留通话记录作为证据。
电话轰炸的动机多样:可能是报复行为、恶意竞争,也可能是诈骗的前奏。例如,诈骗者会先通过密集呼叫迫使你关机,再冒充亲友或公检法人员实施诈骗。需警惕陌生号码集中呼入、响铃后立即挂断等异常现象。若发现来电归属地杂乱无章,或伴随短信威胁,极可能是针对性攻击。
遭遇电话轰炸后,应立刻拨打110或前往派出所报案,并提供通话记录、截图等证据。根据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,恶意骚扰可处5-10日拘留。同时,可向运营商投诉(移动10086/联通10010/电信10000),要求封堵骚扰号码。若造成精神或财产损失,还可通过民事诉讼索赔。
预防胜于补救:在社交平台避免公开手机号;注册网站时使用备用号码;开启手机“勿扰模式”或安装拦截APP(如腾讯手机管家)。此外,谨慎处理快递单、外卖订单等含个人信息的物品,减少信息泄露风险。记住:合法维权是应对骚扰的最有力武器。
上一篇:电话轰炸:危害、应对与防范指南
下一篇:电话轰炸:危害识别与自救维权指南